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鸡黍镇创业发展明星村:一个小井管,带富一个村

    信息发布者:任立堂
    2017-04-11 12:48:44   转载

    除了过春节休息几天,俺们是一年到头都不闲着,这不河南那边订好的井管正等着装车呢”,鸡黍镇南楼村村民李遵柿指着本村的运输车高兴地说。“今年的生意还可以,到现在俺村里在外边砖井的人还没回来呢……”。

    眼下,已经到了春节忙年的时候,但是一进入鸡黍镇南楼村,映入眼帘的却是机器轰鸣,人们忙着打井管、装车的身影,一排排型号不一、品种不同的井管整装待发,已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的风景线。

    鸡黍镇南楼村东临105国道,西临大沙河,全村共有249户,827人,825亩耕地。目前,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成彦的带领下,南楼村已走在了创业发展的先进前列,全村8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井管生产、运输销售、钻井等行业,形成了以党支部为主体,村民们自愿参加从事生产、运输、销售、钻井的自产自销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品远销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是远近闻名的井管制造专业村。

    “俺村里人多地少,人均不合一亩地,前些年地里收入也不好,老百姓生活得紧紧巴巴,大家想致富,但是没有门路,我心里也很着急。”说起村里井管产业的发展,李成彦打开了话匣子。他说,1998年经过村民们的一致推选,时年29岁的他担任了南楼村支部书记。针对群众想致富,缺门路的困境,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组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看到一家公司做水泥管,效益非常好。回到村里,李成彦便开始筹建水泥管厂,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水泥管厂逐步走上正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随后,村民们便跟着做了起来,到2008年,南楼村井管厂已发展到10多家。

    现如今,说南楼村家家都在做井管也不为过。生产井管的企业多了,可以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变得多了起来。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到家里来工作了。

    “在外面打工也不容易,家里有老人,有孩子,照顾不了他们,也放心不下。现在好了,在家自己当老板,赚的比以前多了,而且还能照顾家里人”。南楼村村民李亚高兴地说。李亚告诉笔者,1987年出生的他从18岁开始在北京干装修,后来又在金乡开了5年铲车,挣得钱不多,但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2013年回到村里,他和几个本村要好的小伙伴合作,目前已在家创办了4个井管厂,还负责为本村其他的井管厂供料,年收入达到了30余万元。

    和李亚一样,今年年近50岁的村民李遵柿以前也在外边打工。在村民的影响下,2011年开始在家创办井管厂,专门从事地下水管和井管的制造。目前,他自己已发展了9个井管厂,有9名固定工人,工人工资按计件算,多劳多得,每人每天的收入都在200元左右。除去工人工资、地租等一切开支,每年纯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现在俺村里没有闲人,一个妇女跟着装车,一天也能挣100多。”李遵柿补充道。

    随着井管生产的数量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多,销路自然就成了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李成彦又找到了发财的好路子。南楼村紧挨着105国道,交通运输特别方便,在这种地理优势下,何不让井管走出去?

    “不愿出去的在家生产井管,年轻点的有驾照的搞运输,善于联系业务的在外地钻井,这样一来,我们村便形成了生产、运输、销售、钻井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解决了井管的销路问题,还带动了更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李成彦介绍说:“现在,我们南楼村拥有156个井管厂,运输车68辆,井架52个,私家车也达到70余辆,井管产业每年可给村民带来2000余万元的收入,这不前几天俺村里又新买了5辆私家车,每辆车都在20万左右。”

    李成彦还说,最近几年逐步富裕起来的村民们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生活,对村里的发展十分支持,都积极捐资出义务工。目前,硬化村内道路7000余米,修建下水道3000余米,安装路灯140盏,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一处,广场上建设了文化长廊,安装健身器材2套,修建了喷泉,搭建了百姓大舞台,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在主要街道、庭前院后种植绿化树木3000棵,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统一粉刷墙壁,有力改变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逐步富裕起来的南楼村,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目前,已有500余名周边村的村民在南楼村的井管厂打工、跟着运输车装运井管、跟随井架队去外地打井,纷纷走上了致富路......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