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大杨庄村 392897.nync.com 欢迎您!
乡县化雨镇苏坑村村民荆玉平谈起自己的创业之路感慨万千。原来,头脑灵活的他,想开办肉鸭养殖场,但缺少启动资金,以他一穷二白的家境根本无法在银行贷到款。村支书了解情况后,介绍他加入了京信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信用互助贷了5万元,一年多时间他就彻底脱了贫。
这是金乡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根据贫困农户的现状、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按照群众‘点菜’,政府‘下厨’的方式,制订不同的‘菜单’来弥补贫困家庭的‘营养缺失’,真正将扶贫扶到根子上。”金乡县委书记刘章箭说。目前,以精准为核心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全县13个街镇9268户贫困户中展开。
从“送鹅”到“寄鹅”
连日来,金乡县卜集镇卜集村贫困户宋遵华的心里一直都是乐滋滋的。每天一大早,他和60多岁的老伴都要早早起床给家里新添的20多只鹅苗喂食,忙得不亦乐乎。
养鹅是金乡的传统产业,“金乡百子鹅”也是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产品。今年5月,金乡对全县有养殖意愿又有场地的26户58名贫困人员,按照每人12只、每户80千克饲料的标准免费发放畜种、饲料,同时采取“企业+贫困户+技术+销售”模式,对贫困户一对一帮扶指导,既提供技术,又保障产品销售。一只母鹅的生长周期能创造一二百元钱的利润。“多养几年赚头更大,不仅可以脱贫还能致富呢!”宋遵华说。
对于那些低收入户“点菜”想养鹅,但家里没有人手和场地,金乡又因地制宜、按需“配菜”,筹集资金30余万元,采取购买畜禽雏苗、畜禽企业完全托管的方式,由济宁华源牧业有限公司进行畜禽养殖,养殖收益定向足额分配给贫困户,确保4个村的25户48名贫困群众有稳定收益实实在在发“鹅财”。
从“借钱”到“入股”
这几天,金乡县高河街道牛桥村的草莓园内,每天都有几位老人来采摘大棚忙活,他们不是来摘草莓的游客,而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也是当地的精准扶贫对象。
吴松云老人介绍,他今年已经72岁了,儿子患病,生活不能治理,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他们老两口的身上。原来自己种植家里那三亩多地,每年都挣不够花销,为了给儿子看病,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如今,他把土地流转给草莓园,价格2800元/亩,每年就能有8848元的租金收入。同时,他两口一年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大棚里帮着打工,每人每天能挣到50块钱的工资,他们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土地流转+就业’的脱贫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使贫困户获得了土地租金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双丰收’。”高河街道扶贫办负责人介绍,他们立足现有草莓采摘园的成熟产业,正筹资建设12亩精准扶贫草莓采摘园,采取“政府注资+土地流转+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政府将注资收益按照比例分成给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在棚内劳作,建立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紧密合作的利益共享新机制。
从“独闯”到“抱团”
“没有互助组亲人们的帮忙,要脱贫俺根本不敢想。”今年一开春,金乡县王丕街道袁洼村的村民赵玉雷就开始为他的大棚蔬菜事业忙活起来。
因妻子残疾导致家中极度贫困,子女上学需要花费,想外出打工却离不开家,想种植蔬菜大棚又苦于没有技术……这是一年多前赵玉雷面临的困境。如今,赵玉雷家2亩的大棚白菜,一茬就收入1万多元,妻子吃药看病的钱有了着落,两个孩子的学费也不用愁了,互助组让这个不堪重负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全县开展村级事务公益服务的基础上,金乡县鼓励街道村(社区)成立“1”支邻里互助扶贫服务队,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干部、致富能人为主体,采取“1+1”、“1+N”的形式与贫困户“抱团”发展,实现了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扶贫政策、市场销售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仅王丕街道就有12个村成立了互助组、160余人加入其中,带动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户均增收5400元,成为一支扶贫帮扶的“生力军”。
群众“点菜”,政府“下厨”。金乡初步建成了涉及13个镇街46个产业的扶贫项目库,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6281户11957人完成脱贫,脱贫率达70.2%。